预测未来和解析过去是古人和现代人从事研究的共同目的,以此可以协助各种决策。
易经也可以被概括为一种用来 “预测未来和解析过去” 的方法。作者曾将此称谓“易经法”(iching
method)、“六度阴阳法”(six
degree yin yang modeling of human behavior
OR modeling human behavior in six dimensions
with
binary
latent
variables)、“64动态模型”(64
dynamic modeling)等,依此被一些研究人员应用。
关于“预测未来和解析过去” 的方法,我们通常可以用
4E
框架来概括论述,简要如下:
1, 第一个 E 是 EQUATION,作为方程、模型,就是一套表达事物和关系的符号系统,比如广泛应用的回归模型,Y
= A + B*X + e 通常有预测和解析的目标变量 Y 以及解析Y的一系列自变量 X
和 误差值 e。
2, 第二个 E 是 ESTIMATION
,就是根据观察的现象和数据,为选中的方程及模型做参数估值的方法。比如对回归方程,估出 A
和 B 的数值。
3, 第三个 E 是 EVALUATION
,就是对于估值出的模型评估其准确性,以确定使用与否。
4, 第四个 E 是 EXPLANATION/EXECUTION
,就是使用评估合格的模型来解析过去,或执行预测。这一步有许多选择,可受研究的问题而影响。
按以上框架,我们可以将 易经的方法 概括为,
E1,
6爻符号(可以是六个层次、或六个部分、或六个维度、或中心向外的六个范围、或六个发展阶段等等)来表述一个被观察和研究的系统的状态,可以应用于各种人文、经济等系统,爻可以取值
阳 或 阴,因而产生 64 卦(64种可能的系统状态)。
E2,可以根据抽签、梅花易术、系统观察等各种方法来确定各爻的数值,即 阴 或
阳,由此确定六爻的阴阳取值就推出可概括描述的状态
- 卦。
E3,可根据经验或额外观测来评估和调整数值(爻的阴或阳),比如纠正观测或记录错误或误差等等。
E4,针对研究的问题,根据各种易经解析指导来解析过去和预测未来。即从 E2
推出的卦名、经过 E3
确认或调整后,根据卦辞、爻辞、彖辞、象辞等等来解析过去和预测未来。
这里,我们应用 4E 框架和过程来描述易经方法(ICHING
METHOD),在于确保研究的可重复性,使易经方法成为被大众接受的另一种科学。
心理学大师荣格(Carl G. Jung
)曾经应用过类似以上方法,总结在他为卫礼贤译版《易经》所作的序言中。那里,他以钱币占卜方式完成了我们这里命名为
E2
的阶段,他认为完成我们这里命名为 E4 的解析和预测取决于提出的研究问题。
概括而言,六维、阴阳、64状态是易经方法的基本元素。实际应用(解析预测)的方法则使用了汉人数千年积累的历史经验数据(大量成败吉凶案例、也是某种特别的大数据)为依据,而在解析上是以跨学科、跨层次的知识与智慧来展开和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