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是江西省井冈山市的大陇,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小镇。
大陇是我的出生地。我出生后, 先随父母到也属于井冈山市的茨坪、龙市、白石等地生活了几年, 大概在读小学三年级时又回到了大陇, 就在大陇读完了小学和初中。之后,
到龙市的宁岗中学读高中, 那时家也还在大陇, 每个周末和假期我都回到大陇。当年, 中国的初中和高中都只读两年, 我很小就高中毕业了, 中学毕业当时不能直接考大学,
我就在大陇当了两年农民, 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时,
我考上大学才离开了家乡。
记忆中的大陇是一片充满生机的谷地, 四面环山。中心的大陇镇也就是一条主街和一条小河加上周围的几十栋房子,
镇里的居民基本都是客家人。镇上的那条主街起初好像是石子铺成的小路, 之后被改造成可以行驶车辆的大路了,
往上通到黄洋界下的源头村,
往下通到龙市。大陇镇不大,
但乡亲们还是把它分为上街、中街和下街。我们家刚回到大陇时,
先住在上街的外公外婆家.
之后才搬到下街住进自己买的、以前是中医诊所及药店的房子。
记得在中街有一个当时觉得很大的圩场,
每月逢二、五、八之日,
四面八方的人都带上各种产品和食品来这里交易,
非常热闹。晚上,
交易散去,
圩场就成了小孩的玩耍天堂。这里有时也是全镇各家聚集起来看电影的地方。特别在冬天,
每家都带上自己的火盆,
围盆而坐,
边看电影边聊天,
真是一大开心事。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高峰时期,
全中国都在“割资本主义的尾巴”,
自由贸易被禁止,
这个圩场的贸易还能够继续,
据说是因为这个圩场是红色的,
因为它是红军建立的,
是20年代朱毛红军与民众的贸易之处,
也是朱毛的红区与国民党白区的贸易集市。
大陇虽然有不小的贸易圩场,
圩场周围还有许多的小店,
但没有书店。从小喜欢读书的我,
当时常常要走2-3公里路与一群小朋友到附近的茅坪小镇去玩,
因为那里有个新华书店。记得毛泽东当年革命时期的居所
- 八角楼
- 也在茅坪,
曾去参观过很多次。
与大陇镇的大路平行的有一条小河,
从镇中穿过。小河是我学会游泳的地方,
记得曾与小时的伙伴一起从那小河里捞过很多鱼虾和泥鳅上来。还记得每年春天,
一下大雨,
小河就变成大江,
常见竹排从上游漂下,
小河成了乡镇里极好的交通渠道。我小时特别羡慕可以在大浪中驾驭竹排的农民,
希望自己长大后,
也能够驾驭竹排去畅游大江。很向往那种
"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的感觉。
小河周围确是巍巍青山,
而且山上处处有宝,
有许多竹子和大树。记得,
小时到山里采过杨梅和猕猴桃,
也挖过竹笋,
还吃过许多像兰莓那样的山果子。不过,
在每一座山的山顶,
记得都有许多打仗用的壕沟,
大概是革命时期国共围剿与反围剿留下的,
也成了当年我和小伙伴们玩
"打仗游戏"
的好去处。
时间一晃,我在美国已经工作和生活二十多年了。回想家乡的生活,最难忘的是那条穿过小镇的河,还有那镇中心的圩场。如果回去,除了看亲友,一定要去看看那条小河。
二十六年没有回乡,
让我想起唐朝贺知章的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陇望神农
刘永川博士 Dr. Alex Liu
2016年
上文写完后的当年(2014年)的十月,我终于获得了一个特别机会,能够回乡探亲。因此,我马上安排好工作,从洛杉矶经广州飞到井冈山机场,于10月19日回到江西省井冈山市的龙市,就在当地宁冈中学旁边的我家老房子里住了一个多星期。
家乡的道路修得很好,使我可以很短时间很方便地重游了许多旧地。回乡的第二天我就回到了我出生、长大的大陇镇。我出生在大陇街最上端的外婆家里,1975年我高中毕业后在大陇下乡当农民,先住自己大陇的家里,后来为了方便,就住在外婆家里。2014年10月20日,我坐车从龙市回到了大陇,这一天的天气特别清朗。一到达大陇,我就直奔外婆家里,看到了
94岁的外婆,喜出望外。也看到我 1977年住的老房子还在,十分开心。

大陇我外婆家的老房子背后靠山,记得以前在山与房子之间的小渠里还看到过许多小鱼小虾。房前是朝左通向黄洋界、朝右通向龙市的大马路。小时,常常跨过马路到路旁的河里玩水。从出生起到我离开家乡,我常常站在这栋老房子门口看车、看河、看对面的山与田野。当我朝更远方眺望时,看到的总是一条通往更远方的崎岖小路。而那条小路口的大树,成了一个特别的象征,成了我脑海中永远忘不了的一个特别象征。这棵树不知有多少年龄了,在我的印象和想像中,它就像是一个树神,永远站立在那,好像在守护着什么。树后那条崎岖小路和通向的目标,常常隐没于雾中,曾经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各种想像。
在我回到大陇当农民的期间,曾有机会沿那条小路走向远方,好像去过那边的塘庙前、中村、九华岭等。再往前走,就从江西进入湖南省了,可以走到湖南的十都镇集市,以及属于十都镇的神农谷森林区。

神农谷(也称桃源洞)的自然景色很好,传说炎帝神农曾到此采药,留有神农脚印、洗药潭、捣药臼、藏药洞、晒药台等古迹。此外,位于东坑瀑布附近,还有古桥、佚名亭,甲水附近还有桃源仙寺、龙王庙以及桃源洞山庄附近的古老仙、七仙姑、云台仙等10余处古迹。
不过当年我住在大陇时,还是很少去湖南十都镇那边。虽然大陇到十都及神农谷的直线距离大概也只有十二、三公里左右,不过步行来回还是很花时间的。但是,许许多多关于神农谷(桃源洞)的传说作为故事被广泛传播。许多人都知道有一个名叫桃源洞仙的地方。凡到过桃源洞的人都说,那里除了满山遍野的松杉翠竹之外,还有遍布的樱桃树,如人间仙境。

2014年10月回乡只住了十天,时间很短,主要在看望亲友。2016年3月,我再次返乡,终于在3月8日如愿特别去了一趟神农谷,来到那小时后常常眺望的“远方”,认真观赏了许多古迹,也特别拜访了炎帝陵。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炎帝的后代。
“神农尝百草”更是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说炎帝神农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留下了《神农本草经》,成为了中医药发展的基础。
2016年3月8日傍晚,我依依不舍离开神农谷时,想起了贺知章的另一首诗里的两句,“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乡讲学
刘永川博士 Dr. Alex Liu 2019年
88年在斯坦福大学欢迎北大校长
|
1988年回国参观
在北京天安门
|

井冈山的宁冈中学是我的高中母校。我离开家乡到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读书及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期间,曾多次回到宁冈中学与老师及同学交流。1988年我从斯坦福大学返乡,也到了宁冈中学介绍我的海外学习,当时曾激励不少校友,至今还常有人提起。

90年代,我在美国接待过许多中国的来访客人,也包括家乡来客,交流许多。2000年开始,我常常到各地讲学,除到美国各城市讲学外,曾去过法国、英国、瑞典、日本、加拿大、非洲肯尼亚、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新加坡、沙地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讲课或演讲,也曾到台湾、香港、澳门讲课或演讲。但除了2002年夏天,我曾到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参加“首届中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并讲学外,就没有机会到中国讲学了。2010以来的近几年,各地各组织都比较重视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我也曾应邀为中国在北京、四川、深圳等地的许多机构做过一些远程讲座。而且,我也曾受到许多大学和一些大会如贵阳的全球大数据时代峰会的邀请去演讲,但最终都未能成行。
唯有2016年3月的返乡,时间虽然很短暂,但还是能够安排到家乡的大学-井冈山大学讲学,并到北京的IBM中国分支及北京的硅谷社区讲学,也与许多学者交流,很有特别的收获。